中國籃球之隊近日公布了新一期中國男籃的20人集訓名單,這份名單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名單中包括了不少熟悉的面孔,如胡金秋、朱俊龍、張寧、高詩巖、余嘉豪、程帥澎、徐杰、杜潤旺等實力派球員。同時,趙睿、李炎哲、趙繼偉、付豪、王嵐嵚等球員也赫然在列。而備受關注的周琦和曾凡博以及新晉球員廖三寧和李弘權也均入選。
此次集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備戰(zhàn)亞洲杯預選賽第三窗口期的比賽,特別是2月20日主場對陣日本隊的焦點之戰(zhàn)。每一次國家隊名單的公布,都會引發(fā)關于“遺珠”的討論,大家會討論誰沒選上,誰不應該入選。這次也不例外,很多球迷對于林葳未能入選表示了疑慮和不解。
林葳,年僅21歲,風華正茂,本賽季是唯一一位場均得分達到20+的本土球員。從數(shù)據(jù)上看,他的表現(xiàn)足以令人矚目。然而,他卻未能進入最終的集訓名單,甚至未能進入20人名單,這無疑讓許多球迷感到惋惜。在關島這樣的對手面前,難道不應該給年輕球員更多的機會和試煉嗎?
然而,從國內(nèi)老派教練的角度看,不選擇林葳其實是正?,F(xiàn)象。一名后衛(wèi)球員的成長需要球權的支撐,需要犯錯并從中學習。林葳的打法具有雙刃劍的特性,他可能會帶來驚喜,也可能帶來驚嚇。他的投籃選擇有時會引發(fā)爭議,但這也是他獨特的地方。在四節(jié)七人次的外援政策下,林葳能夠場均得分20+,這證明了他擁有一定的實力。
然而,在國內(nèi)的籃球文化中,我們往往接受不了過于獨立的球員。我們的教育強調聽從教練的指揮,球員很少有自己的選擇。因此,林葳這種“不合理”的大干拔打法在國內(nèi)教練眼中可能并不受歡迎。尤其是在國家隊比賽中,試錯的空間非常有限,因此教練更傾向于選擇自己熟悉的球員。
然而,我們也應該看到,國際籃球的趨勢是鼓勵年輕球員的成長和試錯。像美國男籃一樣,他們愿意給年輕球員機會去學習和成長。而在中國男籃中,我們也需要這樣的變化和嘗試。如果林葳能夠在比賽中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試煉,他的成長將為中國男籃帶來新的活力和希望。
最后,我想講一個小故事。在即將發(fā)布的美國男籃巴黎奧運會奪金紀錄片中,有一個片段講述了法國后衛(wèi)富尼耶和美國男籃之間的化學反應。這讓我們思考,化學反應和戰(zhàn)術執(zhí)行同樣重要。如果林葳能夠在比賽中發(fā)揮出他的實力,那么他將為中國男籃帶來更多的戰(zhàn)術選擇和進攻火力。因此,我們應該給予年輕球員更多的機會和支持,讓他們在比賽中學習和成長。只有這樣,中國男籃才能在國際舞臺上取得更好的成績。